蚕豆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,目前全国各地均有栽培。我来介绍一下蚕豆的养成:
土地选择
蚕豆对土壤适应性广,但要获得优质高产,仍应选择有机质含量在1.5%以上、土层深厚、排水良好的粘壤土或砂壤土,可获得理想的收获。蚕豆无法进行连作,连作产量锐减。必须与非豆科植物轮作三年以上,稻田间隔一年。
田疃管理
蚕豆种子大,吸水性强。在秋冬少雨、土壤干燥的地区,播种后1-2天要提供充足的水分供应,可促进早发芽、早出苗。入冬前,幼苗长到3-4片真叶时,豆类中储存的养分已消耗殆尽,但在根瘤尚未形成时,若幼苗生长缓慢,叶片变黄,应及时追肥,促进早分枝多分枝,使早期生长良好。每亩可追施人畜粪便750公斤或硫酸铵10公斤。
蚕豆苗期耐旱性强,中期耐旱性弱。花期是干旱的关键期,干旱地区灌溉产量显著增加。因此,秋季播种,次年早春中耕,花期浇水是增产的关键。花蕾绽放前,开始少量浇水,配合速效氮肥浇水,加速营养生长,促进分枝。然后松土,保持水分。基部结荚时,浇水量可稍大,追施磷钾肥可稳定结荚数,减缓植株生长,减少浇水量,防止倒伏。苗期应在封行前进行中耕,以增强土壤的保水性和渗透性,为根系和根瘤的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。同时,中耕应与除草、起垄、开沟相结合,以利于灌溉和排水。如果在起垄时施用钾肥,可以提高植物的抗寒性。
蚕豆与豌豆相比,豌豆更耐湿、耐盐,可以在稻田田埂上间作。但如果土壤过湿,也容易立枯锈病,在湿润肥沃、有机质丰富、保水保肥力强的粘壤土中生长良好。
秋播蚕豆主茎开花荚数少于1-2枝基部,座果率也低。因此,去除主茎顶端和少量花荚,可以改善体内营养状况,增加枝条及其花荚数量,延长花期,提高座果率。
蚕豆植物近一半的枝条是不出芽、不开花、不结果的无效枝条。分枝过多会使植株生长过于旺盛,消耗过多养分,限制产量的提高。合理的修剪可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,减少病虫害危害和养分的过度消耗,调整养分在植株内的合理分配,保证芽、花、荚的良好营养,提高座果率,并。
根据蚕豆,当6-7片小叶组成的复叶出现时(16节左右),是不育花开始出现的标志特征,16节左右可以摘心。方法是将茎顶端摘掉3-6厘米,取芯要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,避免阴天伤口不愈合引起腐烂。
栽培要点
1. 选好茬口与地块: 蚕豆忌连作。连作使植株生育不育。根瘤菌数目少,活性低,结荚少,易发病,种蚕豆就实行至少3年以上的轮作。蚕豆适应稍粘重而湿润的土壤,但是栽培在土层深厚、肥沃的粘壤土或砂壤土上为好。
2.适时播种:蚕豆耐寒,2月下旬至3月中旬可播。播种前,深挖土壤,适当施基肥,做一个1米宽的平床。每畦种植两行,畦内挖坑,穴深6-9厘米,穴距20厘米左右。在每个洞里播种2-3粒种子,并压平边缘。
3. 追肥浇水: 蚕豆开花播种后1-2天要充分供水,可促进早发芽、早齐苗。幼苗生长达3-4片真叶时,应适量追施束效氮肥,生长期间要分期追施磷、钾肥。开花结荚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或硼、钼、镁、铜等微量元素,可减少落花落荚,促进种子发育,提高产量。蚕豆生长初期以中耕为主,增加土壤的保水和通透性。从现蕾开花开始,应保持土壤湿润。开花结荚期缺水易落花落荚,豆粒不饱满。
4.耕剪:蚕豆出苗后要查苗补缺。苗期要进行多次中耕除草,结合松土把土培育到植株部位,防止倒伏。蚕豆分枝能力强,后期结荚少,容易造成闭田。生产中要及时剪除多余的侧枝和去除生长点,以减少养分消耗,提高结荚率,促进豆类成熟饱满一致。
5.适时采收:采收蚕豆嫩荚,可分阶段采收,自下而上,每7-8天采收一次,成熟种子采收,可在蚕豆叶枯萎,中下荚完全成熟,烘干,脱粒,储藏时采收。
防治方法
(1)加强现场管理。干旱时及时灌溉;下雨时及时排水排涝;合理轮作,不偏施氮肥;合理密植可以使田间通风通透,提高植物抗病能力,减少病害。播种时,每亩用50%浓度的多菌灵150克与细土混合覆盖种子。
(2)药剂防治。苗期用50%多菌灵1000倍液灌根,或用70%托布津800~1500倍液,或65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。
技巧
蚕豆可用于治疗醉酒。用油盐炒苗,加水做成汤,倒进醉汉的嘴里。效果不错。
本站文章来自于网络,不作为任何建议与决策!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qifei8.net/7025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