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在养殖芸豆的时候,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疾病,那么这个时候如何更好的防控呢?以下是芸豆的一些疾病及其预防方法:
见葫芦白绢病
症状:茎基部黑褐色,表面有密集的白色丝状菌丝,后期菌丝上形成黑褐色圆形菌核。
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:参照瓜类白娟病。
菜豆核盘菌
分布和寄主植物:到处分布。不仅危害菜豆,还会感染其他蔬菜。
症状:靠近地面,茎基部或藤蔓起初被水浸泡,然后呈灰白色。在潮湿环境中,病茎密集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和黑色菌核。
发病机理:核盘菌在土壤中越冬。子囊孢子的阳光首先充满了气流。在蔬菜植物的生长过程中,二次侵染主要是由于菌丝的相互接触。温度20℃左右,相对湿度85%以上,有利于病毒的发生。
控制方法:(1)旋转。(2)加强田间管理,合理施肥灌溉。(3)及时喷药,用50%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2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每隔7-10天喷药一次,共2-3次。
菜豆细菌性疫病
分布及寄主植物:产于东北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苏、浙江等省。危害菜豆,还对抗绿豆、红小豆、豇豆和扁豆等。
症状:叶片上的初生暗绿色水浸点不规则,膨大后呈褐色,病组织薄而半透明,周围有黄色晕圈。旧病灶容易破裂。幼叶变形,严重时病叶萎缩脱落。茎和荚的症状与叶相似。起初,它们是水浸湿的斑点。膨胀后,它们分别是条纹状斑点(在茎上)和圆形或塑料状斑点(在荚上)。患部凹陷,红褐色。斑面常溢出淡黄色脓液,病荚种子侵染部位表面呈黄色斑点或仅肚脐略呈黄色斑点。
发病规律:病菌在种子中越冬,随病渣留在地面。带芽种子发芽后,其子叶相继发病,子叶内产生病原菌,通过风雨、昆虫、人畜传播到豆类植物,从气孔侵入。高温高湿适宜该病流行,但36℃时该病逐渐停止。高温下的潜伏期一般为2-3天。
防治方法:(1)选择无病害种子播种。(2)与非豆科作物轮作两年。(3)每7-10天喷一次0.5%波尔多液,喷2-3次。
菜豆马赛克
分布和寄主植物:到处分布。引起菜豆花叶病的病毒有三种:菜豆常见的花叶病病毒不仅危害菜豆,还能杀死菜豆、蚕豆、豇豆和扁豆的部分植物。菜豆黄花叶病毒包括菜豆常见的花叶病毒寄主植物,豌豆、大豆、两种三叶草、白扇扁豆、白草木樨、黑苜蓿、唐等。黄瓜花叶病毒菜豆株只危害菜豆。
症状:幼叶起初出现亮脉、缺绿或皱硬,而新长出的幼叶呈花叶状,绿色部分呈袋状凸起或凹陷,部分品种发病后变形。病株矮或正常,荚果一般正常。菜豆黄花叶病毒引起的症状比其他毒株引起的症状更严重。叶子颜色发黄,叶子向下弯曲也比较严重。
发病机理:初侵染的主要来源是越冬寄主植物。除菜豆黄花叶病毒外,其他两种病毒的侵染种子也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。生长期主要通过蚜虫传播。蚜虫在病株上吸毒和在健康植株上传播室内病毒大约需要1-5分钟,而菜豆黄花叶病最短时间分别为15秒和15-30秒。高温时(26℃),多为重花叶、矮化、卷叶;18℃左右光马赛克;28℃以上和18℃以下症状被抑制;强光和光照时间延长容易加重症状。
防治方法:(1)培育抗病品种。(2)不得保留病株。(3)及时防治蚜虫。
本站文章来自于网络,不作为任何建议与决策!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qifei8.net/93100.html